今天成都发布“梧桐计划”首创服务招商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5-08-10 20:29:28 作者: 行业新闻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的国家意志背景下,传统招商优惠政策难以为继,城市靠什么“引凤 ”?又靠什么“留凤 ”?

  5月13日,成都高新区在北京重磅发布“梧桐计划”,推出99条针对生物企业的量身服务举措。子女入学、厂房代建、成果转化、企业融资、数据供给、 产品入院……从要素供给一直到上市销售,生物企业的关切点在哪里,成都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梧桐计划”发布现场,波士顿科学、默沙东、 飞利浦等国际巨头,乐普医疗、科兴生物等国内链主企业,以及远毅资本等70余家行业龙头与投资机构参与,见证这场关于制度创新与产业生态的变革。

  而这样的创新与探索,正是源于成都高新区始终以“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行动为抓手,持续将客户服务推向新高度的具体实践。同时再次刷新“进解优促”行动的又一高度。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巨轮已然启航,公平竞争的时代潮涌而至,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旧地图亟待重绘。在这一历史性的十字路口,所有城市都在思考怎么样吸引“金凤凰”。

  “梧桐计划”构成了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明白准确地提出“共性+个性”双轨服务体系,涵盖“9大类专业服务体系,47个方向,99项专业细分服务”,打通了从新药新器械研发到审批、生产,直至产品出海的诸多关键节点。

  这包括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力求实现“办事不出园区”;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从安居、子女入学到职称评审、联合培养,破解引才留才难题;精准的政策辅导与金融支持,不仅整合各级政策资源,设立超360亿基金集群助力企业融资上市,更通过创新券等方式降低研发成本;同时,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站与赋能中心,为企业的创新成果保驾护航。这些基础保障共同构筑了稳定、高效、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个性服务似梧桐之冠,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殊需求提供精准化、全链条的解决方案。

  项目服务着力于加速建设投产,实现“拿地即开工”并提升新药械审批效率;高能级平台服务共享先进的研发、检测、中试设施,如CDMO平台与冷冻电镜,赋能技术转化;市场拓展服务则打通产品入院“最后一公里”,构建产业交流生态,并通过DTP药房等拓展院外市场;供应链服务则聚焦全球链接,建设专用保税仓、优化通关流程,打造“蓉品出海”通道并支持国际业务拓展,助力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发布的99项细分服务不是静态的,未来成都高新区还将持续深化、拓展“梧桐计划”的服务体系和服务内容,持续提升服务品质,打造医药健康专业服务领域的高新品牌。

  政策力度同样令人瞩目。对重点项目最高按投资30%给予支持,创新药研发最高按研发费用50%给予支持,单品种最高可获1亿元,力度比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企业需求前置、政府服务上门”的服务模式,以及 创新药械审批前置服务、药械入院支持等突破性政策,吸引了众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一位疫苗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负责这个的人说,这些服务生态是其布局西南市场的核心考量。

  目前,成都高新区在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已吸引GE医疗、美敦力、阿斯利康等10余家世界500强医药健康企业落户,形成了超3000家医药健康企业的产业集群。

  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大背景下,成都高新区精心培育的这棵“梧桐树”,正吸引慢慢的变多的“凤凰”前来栖息。

  但“梧桐计划”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而是一段从“企业保姆”到“产业医生”的角色进化史。

  2024年9月,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吹响了“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的冲锋号角,行动覆盖全部239家规上企业,180个问题100%办结。

  三大问题浮出水面:新项目验收流程亟待优化,原材料供应不足制约扩产,创新药械与医院对接不畅。这样一些问题,构成了“梧桐计划”精准施策的靶心。

  面对共性难题,生物产业局逐个击破。聚焦项目开工、升级、遗留问题,推动地奥、新荷花等项目提速;实施“原材料区域统筹,多渠道向上争取”策略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深入调研供需,促进药械产品与医院需求精准匹配。

  例如,迈克生物多年受困的“集团”认证难题,在市区两级联动下,5天形成方案,两月内认证成功。青山利康国内首款“脱细胞生物羊膜”产品面临原材料枯竭危机, 生物产业局在市卫健委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企业与市妇女儿童医院达成长期合作,从源头解决问题。

  成都高新区的服务创新植根于多年先行先试,如全国首批MAH制度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生物安全通道建设等。

  特别在赋能企业“智改数转”方面,精准支持11家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助力远大蜀阳血制车间获评国家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优秀场景,普什制药等3家企业获评市级智能工厂。

  解决个体问题只是起点,构建产业生态才是目标。多年服务积累的经验,通过系统思维重构,凝练为“梧桐计划”的99条措施,实现了六大能力跃升。

  政策工具箱实现迭代升级。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政策支持更精准高效,131个项目申报市级医药政策,占全市比重超1/3。

  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日趋完善。国家级“小巨人”增至8家,领跑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2家,年增31%。瞪羚企业54家,年增20%。与迈克生物、盛迪医药等企业通过“壮骨健腰”培育,构建起从百亿级、五十亿级到十亿级的梯度培育格局。

  生态构建方法论持续创新。IVD大会背后是平台思维,产业链图谱亮出赛道能力,合作伙伴榜单搭建桥梁。协同创新成为新常态,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提升。

  特殊物品服务能力明显地增强。优赛诺人源脐带血冷冻全血首次进口成功,生物材料通关时间大幅度缩短。三叶草实验样本高效入境,助其成为全世界首家公布特定疫苗对比试验结果的企业。

  空铁口岸服务能力初具规模。实现省内首个医药产品铁运进口,落地省内首个进口药品上市检验用细胞库,10亿级器械铁运项目测试完成,GE医疗通过中欧班列出口的规模正在增长。

  数字治理能力实现突破。上线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赋能中心小程序1.0版,集成行业动态与数据库,并召开多方研讨会,快速迭代推进2.0版升级。启用智能分析平台精准招商,每日追踪“5+14”领域前沿技术,深度分析超6万家生物医药企业。数字化、精细化治理体系全面建成。数字化、精细化治理体系全面建成。

  这些能力提升,催生了“梧桐计划”这一系统化产业服务体系。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以达成的合作意向为切入点,深化“立园满园”专项行动,系统构建“资本赋能 链主引领 场景驱动 生态共建”的招商体系,推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跃升。

  “梧桐计划”的落地生根,不仅是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服务体系的一次系统性重塑,更是在“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专项行动背景下,结出的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硕果。

  在“进解优促”行动中,优化营商环境以增强企业信心和区域吸引力是核心目标。“梧桐计划”正是这一逻辑的深刻体现与创新实践。

  去年8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今年4月《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监督管理要求,单纯的税收土地优惠或补贴已难以为继,真正能吸引“金凤凰”的是稳定、高效、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与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梧桐计划”标志着政府从“管理者”到“服务者”角色的深刻转变。从传统“企业找政府”到“政府找企业”,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从单向授权到双向互动。这种“企业需求前置、政府服务上门”的治理创新,让企业即使在无法享受特殊政策优惠的情况下,仍能获得实打实的发展支持和确定性预期。

  “梧桐计划”的诞生,源于“进解优促”行动中对企业“真问题”的深刻洞察与高效解决,将政府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创新。

  迈克生物认证难题、青山利康原材料危机的解决,都为“梧桐计划”的精准施策提供了靶心,政策资源不再“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直达企业需求。

  99项专业细分服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装配了精密的“导航仪”,确保每一项政策、每一份资源都能“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环节,有效提升了政策的靶向性和有效性。

  这一果实释放出政府学习与创新的活力,让政策制定从经验走向科学,从被动走向主动,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精准的制度保障。

  若说“进解优促”行动是为公司发展扫清障碍、注入活水,那么“梧桐计划”则致力于将这些点状的帮扶系统化、平台化,为区内所有生物医药企业构建一个从研发发现到产品出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共创生态。

  共性+个性双轨服务如同树干与枝叶,支撑起研发、审批、生产、市场、国际化等五大产业链条,环环相扣,形成闭环,每一个环节都为产业生态注入活力。

  IVD大会搭建交流平台、产业链图谱指明发展趋势、特殊物品通关提速、空铁口岸联动开通……这些措施如同产业森林的根系,让企业间的协作更加顺畅。

  这种系统性赋能方式,打破了传统产业政策碎片化、短期化的局限,实现了从“输血式”扶持到“造血式”培育的战略跃升。

  “进解优促”行动不仅关注企业近期发展困境,更着眼长远战略布局。“梧桐计划”将这一理念提升到全球视野的高度,开创了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格局。

  通过构建“立足成都、辐射西南、对全国、连接全球”的产业空间架构,“梧桐计划”让企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寻求突破。尤其是在构建空铁口岸服务、打造“蓉品出海”通道方面的创新尝试,为内陆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便捷通路。

  这一视野转变突破了地理空间约束,打破了“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推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更大的空间格局中谋求竞争优势和协同发展。

  “梧桐计划”的四颗果实,还与成都“立园满园”的行动目标深度契合,正是其中“优化提质”与“赋能增效”的生动实践。

  服务模式之变确保了园区招商质量提升,治理机制之变为园区管理赋能增效,生态构建之变使园区产业链条更完善,视野拓展之变则让园区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这四颗智慧果实不断成熟,必将吸引更多金凤凰前来栖息,推动区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跃升,引领更多城市从“招商竞争”走向“制度竞争”,从“要素竞争”走向“生态竞争”,从“规模追求”走向“价值追求”。